“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几天的大雪纷飞中,终于迎来了阳光普照的日子,坐在教学楼201教室,听着社体论坛中同学的精彩讲述,看着窗外的惟余莽莽,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顿生脑海。
与前两期的论坛形式一样,先由主讲人讲述自己选择的主题,随后同学们自由讨论,只是这次的讨论“百家争鸣”,精彩纷呈。
15级研究生成明时同学给大家分享了中国网球公开赛的相关知识,从赛事历史发展入手,着重讲述了中国网球公开赛的奖杯文化内涵,说明了奖杯的设计突出中国元素,表现了中国文化与网球文化的结合。随后,成明时同学分析了现今对中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赛事管理运营、技战术分析、赛事影响、与其他赛事比较、现状与发展等几个方面。最后,成明时同学陈述了她在资料搜索时看到了一篇题材和研究对象比较新颖的论文——差良《中国网球公开赛赛事参与体研究》。在其说完后,同学们提出了疑问,“什么是赛事参与体”,“主要研究赛事参与体的哪些方面”,成明时表示“赛事参与体”就是参与赛事的所有人,但是具体内容自己也是模棱两可,她说:“同学们可以先看一下这篇论文,我继续就此查看文献,问问老师,我们下次论坛可以再讨论讨论。”大家表示赞同。
今天另外一位主讲的同学是15级研究生陈志军,他以《轮滑运动成为奥运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为题,分析了近几年众多申奥项目的优势和劣势,介绍了轮滑项目申奥的竞争环境。由于这个项目大家比较熟悉,平时接触比较多,大家提出了很多问题,站在讲台上回应的陈志军同学,被大家的讨论热情所吸引,走下讲台,与大家站在一起,陈述这他在文献资料整理过程中的成果,仔细的说着轮滑项目的发展背景,以及在申奥过程中所做的一系列适应性变动。在一问一答中,同学们吸收着知识,分享着友谊。
今天是感恩节,不是崇洋媚外,只是渴望去表达对老师们以及同学们的感谢。“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此时此刻的我们不仅风华正茂,还因彼此,充实了光阴。谢谢!


